随便写点字,画点画

关于

【吐槽】‘’你看看别人……‘’‘’我tm又不叫别人’’



我和室友sympa·温的日常闲聊目前已经从祖宗十八代聊到了童年时光的话题。特别讨论到的一个观点是,我们从小都算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 

我俩互相嘚瑟:“超爽的。”

 

这也并不是说我俩从小就有多优秀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个相对的概念,这取决于我们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、父母同事家孩子的质量,也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水准——我们的父母没有必要,或有意识地不会将我们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。

 

温小姐其实是我高中的学姐,聊来聊去发现在家乡的生活交集颇多,我俩相见恨晚,有缘在千里外相会。她跟我讲,其实从小她身边的大学霸数不胜数,什么曾经的小学弟是省高考状元啦,发小现在已经在硅谷领年薪啦,同龄的邻居现在在哈佛啦···相比之下我们这种窝在鲁昂村里的简直太low了好么!

 

但她依然没有被父母拿来和这些人比较过。她现在学自己喜欢的专业,有自己钟爱并为之骄傲的特长,随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,元气十足地热爱生活,成长得自由而蓬勃。会大晚上拉着我烙葱油饼当第二天的早餐,会花一下午准备生日聚会来请二十多个各国的朋友(是的,上周在我家开了一个二十多人的soirée···);是我在这边见过的最善交际的中国人,我申请换宿舍的时候,宿管大妈带着法国特色尾音一个劲儿地对我说:“Elle est très gentille !eng~”(“她人超好的!”)

 

活的精彩无比。

 

反例是我弟弟。我妈妈那边的家族传统是,家里的小孩考上大学,要有一个整个家族聚起来的升学宴。去年我的“升学宴”上,我和我弟弟一起站在不太常见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中间,几乎每个人都跑来对他语重心长:“你要学你姐姐,这样有出息···”尴尬得我直想抽人。谁给你们的胆子敢这么教育老子的弟弟!(咳~)

 

“你看看你,再看看人家···”“你要像别人一样有出息····”这其实是一个危险无比的话题,尤其对于孩子。这句话的潜台词是,“你只有像别人一样优秀,我才会开心,我才会爱你。”接受着这样信息长大的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。即使他们真的变得足够优秀,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,你爱我,不是因为我是我,而是因为我是优秀的。

 

这种潜意识有很大的几率会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。人类从小的自我意识是从无发展到有的,心智尚未成熟之前,一开始建立起的自我意识是重要的根基。这个根基决定了他们未来对于自己和对于他人的相处方式与态度。如果这个根基一开始就被建立成“我需要变得优秀才会得到爱与认可”,那这个人将会背负着这样的潜意识一辈子。

 

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或者说所谓“安全感”并不来源于你本身有多么优秀而完美,强大而全能,而是源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包容。你怎样看待你的“不完美”和“不优秀”,你怎样认知你所得到的。

 

对于人类、人生和整个世界而言,不完美是必然。而关键在于,你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不完美世界。我的缺陷或困境是一种罪恶或是惩罚,还是我人生中平常的一部分?我得到的爱与关怀是有条件的奖励,还是无条件的温暖?这些认知习惯都会被最初最初父母亲人的态度所轻易影响。

 

这份对自我的认知态度进而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感情习惯。情商就是这么来的。

 

我人生中最好的两个朋友,一个会在每次重逢后一边一针见血地损我,一边给我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:“你又胖了,我好想你。”;另一个曾经为了我上课跟别人讲话被无视而生别人的气。“老咪你本来就是爱吐槽的啊,他不理你真是太过分了。”我当时就发誓,这人是我到死的朋友,不然我就不得好死算了。

 

无条件地爱着你,并让你感受到,这是最感人的事。

 

“我爱你”是个缩写,它的全拼是“无论如何,我都爱你。”

 

那么你让想你的孩子感受到:“我爱你,所以我会包容和接纳你的所有。但我希望你更幸福,所以期盼着你变成令自己更满意的人。”于是ta也学会了宽容地爱自己,勇敢地爱他人;还是感受到:“你要是像隔壁老王家的王狗蛋一样让我很有面子,我就更喜欢你了。”然后从此在他人的阴影中随波逐流,唯恐变成异类和失败者,畏畏缩缩不敢付出 ?

 

所以说呀,以后说话,最好小心着点。

评论
热度(4)

© 张老咪 | Powered by LOFTER